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在产业升级中转型——山东省邹城市采访记 _国内时政更多新闻_中国...

    在28米高的气化框架前,负责核心设备气化炉安装的项目副经理吴春生对记者说:“这个项目以煤为原料生产甲醇,拉长了产业链,提高了附加值,技术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。我们现在每天工作11个小时左右,力争早日投产。”这只是这个大型项目的一期工程。二期工程是75万吨甲醇项目,三期工程包括50万吨甲醇制烯烃项目、30万吨醋酸乙烯和30万吨聚丙烯项目。整个投资达到100亿元。

    国宏化工董事长兼总经理梁道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“以15吨煤为原料、05吨煤为燃料,可以生产出1吨甲醇。目前2吨煤的市场价格约为800元,而1吨甲醇便可以卖到2200元。”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“这个项目是以高硫煤为原料。”副总经理李存宝插话道:“兖矿目前有近三分之一的煤炭储量属于高硫煤,通过这一项目建设,可使开采年限延长20多年!”

    煤化工已成为兖矿集团的发展重点之一,而这也正是邹城市调整产业结构、实现由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工业城市转型的一个缩影。

    邹城人是幸运的。全市藏煤面积357平方公里,地质储量41亿吨以上。以煤、电为龙头,邹城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,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8亿元,同比增长193%;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亿元,同比增长306%。

    邹城人是清醒的。在我们的采访中,“调整”、“转型”是被提及最多的词汇。资料显示,2004年邹城市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行业,只有煤炭、化工和电力。

    煤挖完后怎么办?要实现可持续发展,就必须加快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转型。“避免对资源的过度依赖,不再走‘煤竭城衰’的老路,这是摆在邹城人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。”邹城市委书记刘仲本说。

    那么,邹城经济转型之路是如何走的呢?

    其一,抓好煤电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拉长。市长朱庆安说:“以国宏化工、峄山化工为龙头,邹城要成为山东乃至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。”

    在峄山化工有限公司的“尿素控制中心”,工人刘胜学坐在电脑屏幕前,监控着尿素生产的整个流程。他1995年进厂,亲身经历了2002年兖矿控股给企业带来的变化:“此前由于市场竞争激烈,效益大幅下滑。兖矿控股后,主要生产原料煤的问题解决了,通过技术改造和上马新的生产线,企业成为1000多家同行中发展速度最快的。”

    峄山化工董事长邢克力表示,他们正在规划建设50万吨合成氨、80万吨尿素、6万吨三聚氰铵的新项目,总投资近40亿元,预计今年底可以开工建设。他对记者说,“这个项目建成后,我们的产量将跃居国内第一位。”

    为加快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步伐,邹城市采取有力措施,加大支持力度。国宏化工10多公里的高压线路建设,一般需要半年时间,但邹城只用了70天。市政府把大路直接修到峄山化工的大门口,以方便企业的生产经营。

    其二,建立后续和接替产业。“除煤、电外,我们正在着力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。”朱庆安告诉记者:“不等煤炭资源枯竭,这些工业集群便可以顶得上去。”

    在泰山玻璃纤维邹城有限公司,近80台捻线机正开足马力生产玻璃纤维细纱产品。这个国内最大的玻纤细纱生产企业,年产能达3万吨,产品远销美国、韩国等地,近期还将上马两条3万吨的细纱生产线。

    构建起市场竞争力强、地方特色鲜明的新型工业体系,成为邹城人努力的目标。一方面,实施外向带动,提升对外开放水平;另一方面,激活民间资金,壮大民营经济群体。如今,新材料、机械制造、生物工程、食品加工4大产业集群,在邹城已初具规模。

    以经济开发区为带动,邹城近年来大力培育和发展的地方工业充满活力。整个开发区已有67个项目竣工投产,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近25亿元。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逄建华充满信心地说,“我们的目标是5年内工业总产值增长5倍,促进全市的经济转型。”

    刘仲本告诉记者,经济转型不仅仅是简单的规模扩张和产业接替,邹城提出了打造“循环型经济强市”的目标。我们看到,在恒泰玻纤公司,对下脚料进行粉碎,用于生产陶瓷釉面,年处理废料达600吨;在邹县电厂,投资6000万元建设的干灰装置、地面砖和彩砖生产线、新型建材厂和自制袋装机,拓宽了粉煤灰的综合利用途径;在平阳寺镇,利用农作物秸秆培植食用菌,形成了“农作物秸秆—食用菌—肥料—农作物”的生产链条。

    走广阔的可持续发展大道,这道出了112万邹城人的共同心声。从初级的采煤业到4大产业集群,从依赖资源的粗放式增长到循环经济强市,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,邹城的经济转型之路正越走越宽广。